9月22—24日,由国际宇航科学院、中国宇航学会、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25年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中国·上海)在沪成功召开。

本届大会以“探索月球新家园”为主题,聚焦前沿趋势与未来方向,聚焦前沿趋势与未来方向,汇聚近200位来自中国、法国、意大利等国航天领域专家学者,就月球与深空探测、空间科学、地月往返系统及运载技术、航天突破性技术及其应用、商业航天与国际合作等航天领域的热门话题展开深度研讨。会议旨在凝聚全球航天发展共识,拓展国际合作边界,携手推动宇航领域学术繁荣,为人类探索宇宙、开发太空贡献智慧与力量。
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一然主持开幕式和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日活动。国际宇航科学院秘书长让·米歇尔·康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孙刚,IAA主席团成员、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宏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上举行了2025年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日活动。IAA秘书长让•米歇尔•康坦和执行主任奥利弗•康坦为新当选的中国院士颁发了证书和徽章;IAA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金亚秋主编的《行星微波遥感理论方法与应用》荣获2025年IAA工程学部图书奖,现场进行了颁奖仪式。

大会主论坛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吉峰、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务副主任曾东主持。10篇主旨报告内容涵盖全球范围内月球与深空探测的研究成果与展望,智能材料、4D打印等交叉学科前沿技术在航天领域的应用,太空资源开发与共享,空间治理的历史沿革与挑战,地月空间运输体系与商业航天发展等各方关切议题。


-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张卫红作题为《航空航天结构轻量化设计及增材制造应用》的报告
-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冷劲松作题为《智能材料、4D打印及其在航天领域的应用》的报告
-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香港太空机械人与能源中心联合主任于宏宇作《嫦娥八号合作项目香港操作机器人的特点、目标及进展》的报告
-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常委卜劭华作题为《月球能源站建设及其关键技术》的报告
-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研究员宋坚作题为《地外天体资源开发研究进展与展望》的报告
- 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负责人 Maria Antonietta-Perino作题为《泰雷兹阿莱尼亚宇航公司在空间探索领域取得的成果》的报告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火箭公司研究员汪轶俊作题为《地月空间运输体系发展探讨》的报告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吴瑞林作题为《长期航天任务中的心理变化——来自中国乘组的结果》的报告
- 国际月球日工作组成员Nasr Al-Sahhaf作题为《国际月球日发展及展望》的报告
会议同期,围绕“先进航天运输技术赋能月球探索”“极端空间环境先进制造与装备技术”“空间目标光电感知新技术”“空间新型能源技术”议题,举办了4场技术交流。
作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长期在中国主办的国际会议,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每两年举办一届,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已成为展示航天技术创新成果、推进航天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